华厦眼科“慈善”变“套利”:资金循环术曝光多层嵌套回流棋牌游戏- 棋牌游戏平台- APP下载关联医院侵蚀医保基金
2025-11-16棋牌游戏大全,棋牌游戏app,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赌博,棋牌娱乐,棋牌娱乐平台,棋牌论坛,棋牌,开元棋牌,棋牌游戏有哪些,斗地主,扑克游戏,麻将,德州扑克,牛牛,麻将糊了,掼蛋,炸金花,掼蛋技巧,掼蛋口诀,抢庄牛牛,十点半,龙虎斗,21点,贵阳捉鸡麻将,牌九
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民营医疗连锁集团华厦眼科(301267)正悄然上演着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慈善魔术”。表面上,它以公益之名慷慨解囊,捐赠上亿元资金用于眼病救助;实则,这些善款如同被精心设计的暗流,绕过监管、穿越层层基金会,最终精准回流至其自家医院账户,形成一条闭环式的“慈善—医保—利润”套利链条。这不仅是对慈善精神的彻底亵渎,更是对医保基金这一“救命钱”的公然掠夺,其行为之恶劣、手段之隐蔽,堪称现代商业伦理的耻辱柱。
华厦眼科的“慈善帝国”核心,是福建省惠泽慈善基金会。根据相关信息披露,该基金会自2007年至2017年,由华厦眼科实际控制人苏庆灿的妹妹、一致行动人苏世华担任理事长,其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招股书中被明确界定。更为关键的是,在厦门眼科中心(民非)改制过程中,实控人苏庆灿将4.2亿元净资产捐赠至该基金会,名义上是公益,实则埋下了利益输送的伏笔。这笔高达4.2亿元的资金,本应成为独立运作的慈善资本,却在后续运作中暴露出严重违规与利益勾连的迹象。
最触目惊心的,是该基金会长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底线规定。条例明确要求,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然而,福建省惠泽慈善基金会的财务数据却令人震惊:2021年,其公益支出仅为3.32万元,而上年末基金余额高达3.9亿元,支出占比仅为0.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慈善活动支出315万元,上年末净资产3.92亿元,占比0.8%;2023年,支出2361万元,上年末净资产3.88亿元,占比6.08%——连续三年均未达标,严重违反国家法规。反观其行政开支,2021年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合计37.36万元,占当年总支出71.13万元的52.50%,远超条例规定的“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10%”的红线。这不仅是财务违规,更是对公益资源的巨大浪费与挪用,暴露出其“慈善”外壳下的公司化、利益化本质。
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基金会与华厦眼科关联方之间诡异的资金往来。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基金会其他应付款年末余额高达2062万元,其中2010万元来自实控人苏庆灿控制的厦门欧华控股集团。而在2022年末,双方尚无任何往来。这笔突如其来的巨额应付款,几乎可以断定是为购置固定资产而形成——基金会固定资产净值从2022年末的579万元激增至2023年末的2387万元,增幅超过300%。然而,其2023年全年业务活动成本仅为2469万元,其中慈善支出2361万元,如此大手笔购置固定资产,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慈善项目所需,还是为实控人资产腾挪提供通道?这些问题至今未有合理解释。而恰在此时,2023年12月,苏庆灿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虽称“个人原因”,但时间点与基金会关联交易激增高度重合,难逃市场质疑。尽管2024年6月留置解除,但其又被公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公司治理的阴影始终未散。
以厦门观音寺慈善基金会为例,自2019年起,华厦眼科便通过子公司及关联基金会向其持续注资:2019年500万,2021年2523.13万,2022年2650万,2023年4294.7万,2024年2395万。这些资金名义上用于“眼病患者救助”、“防盲治盲”,但实际去向却高度集中——全部流向华厦眼科各地子公司。仅2022年,该基金会就向福州、厦门、龙岩等9家华厦眼科医院支付114.62万元;2023年向福州、宁德等医院支付1300万元;2024年向福州、宁德、莆田等医院支付578万元。这些支付项目被包装成“慈善救助”,实则为医院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笔资金并未就此终结,而是通过“基金会之间的捐赠”继续循环。例如,2024年,厦门观音寺慈善基金会向上海喜中慈善基金会捐款500万,后者旋即将该笔资金转捐给另一家H基金会;而H基金会又将资金分拆,一部分捐给江苏省华侨公益基金会,后者在同一年向邳州华厦视明眼科医院、常州谱瑞眼科医院支付468.56万元;另一部分H基金会则直接向三明、临沂、合肥等3家“华厦系”医院捐款476.39万元。如此层层嵌套、环环相扣,资金如同在迷宫中穿行,最终仍精准落袋于华厦眼科的口袋。据不完全统计,参与这一“慈善闭环”的基金会还包括广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厦门市鸿山慈善会、温州市天爱公益协会、福建省志愿者公益基金会等十余家机构,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输送网络。
这种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医保政策的漏洞。白内障手术属于医保报销范围,每例手术医院可获得固定额度的医保支付。华厦眼科前员工曾向媒体透露,一例手术的成本远低于医保支付金额,医院仍可赚取“差价”。而通过慈善基金会“免费”为患者手术,医院不仅获得了医保收入,还因“公益形象”提升了品牌美誉度,甚至可能获得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更恶劣的是,医院在手术中极力推荐患者使用价格高昂的“非球面晶体”或“高端晶体”,差额部分由患者自费承担,而“中高端晶体转化率”甚至成为医生的考核指标。这意味着,医院通过慈善名义诱导患者接受更高价位的服务,实现了“低转高”的利益转化,慈善成了变相的营销工具。
这一模式的违法性早已被法律界人士点明。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捐赠人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华厦眼科通过捐赠—基金会—自家医院—医保报销的链条,本质上是将公益财产转化为私人收益,严重违反了慈善法的禁止性规定。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其构成刑事犯罪,但其行为已严重破坏慈善公信力,侵蚀医保基金安全,属于典型的“名为爱心,实为谋利”。
事实上,此类“慈善套利”并非个案。2022年,某眼科曾被曝出通过关联基金会捐款,要求受助者必须到指定爱尔医院治疗,善款最终回流,涉及桂林、玉林等多家分院。2024年5月,法院判决林某某因借用“复明工程”“慈善基金会”名义,诱导老年人手术,骗取医保基金超3000万元,获刑十二年十个月。2018年,民政部也曾发文严惩此类“名为爱心实为谋利”的医疗慈善行为。这些案例无不警示,华厦眼科的“慈善循环”很可能只是行业冰山一角。
更值得警惕的是,华厦眼科及其关联医院屡次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处罚。据天眼查APP,2025年6月,佛山华厦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存在违法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情况,被佛山市医疗保障局禅城分局罚款3.96万元,并被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和退回医保基金损失金额。2024年7月,华厦眼科旗下的抚州光明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也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款2.39万元。2024年,华厦眼科控股的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一年内因过度诊疗、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等连续被罚款两次,罚金合计13.88万元。这些处罚记录,与“慈善套利”模式形成了相互印证——无论是通过慈善还是直接操作,其核心目标都是最大化医保基金的套取。
从财务数据看,华厦眼科的“慈善”投入与业绩表现也耐人寻味。2024年,公司营收微增0.35%至40.27亿元,净利润却暴跌35.63%至4.29亿元,毛利率下滑4.84个百分点,主因是白内障业务受集采冲击。然而,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4.31%,净利润增长6.2%,复苏动力来自屈光、视光业务及并购,白内障业务仍未完全回暖。在此背景下,其持续投入巨额“慈善”资金,是否意在通过医保套利弥补主业下滑的利润缺口?其“慈善”行为的持续性,是否与其经营压力成正比?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